丹徒区人大常委会 范小荣 钟辉
都市休闲农业是顺应城乡消费需求,利用田园景观、农业和历史人文资源,提供观赏、采摘、垂钓、游乐、餐饮、旅游等体验性休闲活动,是融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朝阳产业。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农民收入的产业形态不断丰富,都市休闲农业加速涌现、竞相迸发,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源。
一、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我区地处镇江市郊和长三角城市群腹地,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沪宁、扬溧高速、312国道、京沪高铁和京杭大运河等要道穿境而过,是连接长江南北的重要“节点”,区位十分独特。近年来,全区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数量增加、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全面发展的态势。2014年,全区实现休闲观光综合收入3.351亿元(包括门票、农产品销售、餐饮等);累计建成各类休闲农业基地(农庄、采摘园)171家,其中年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9个;年接待游客163万人次,从业人员达5250余人,其中农民2030多人,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2.4万元。
二、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取得的成效
我区休闲观光农业范围涵盖了高效农业园区、花卉苗木、林果种植、水产养殖、观光农业、农家乐和农俗节庆等七大类,涉及农、林、渔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业态,探索形成了五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1、基地综合型。十里长山生态农业园,占地面积近4000亩,核心占地面积1200亩。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是一家集农业采摘、休闲、度假、养老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14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既可承接企事业单位商务活动,亦可为游客提供吃、住、玩、乐等“一条龙”的休闲服务。
2、生态旅游型。位于世业洲开心农场,将网络“开心农场”转变为现实中的“开心农场”。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种菜的乐趣,参与cs等各项娱乐活动,又能普及农耕科普文化知识,开展亲子运动,使人们充分领略生态高效农业的自然乐趣。目前又增设了动物园、骑马场等旅游设施,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3、休闲度假型。山水湾生态农业园依托乡村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舒适怡人的清新空气,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兴建休闲、娱乐设施,让游客放松心情,尽心享受,品尝农家乐趣的同时,又能感受怡然自得、野趣天成的生活。宝堰新颖生态园集采摘休闲于一体,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左右。
4、特色餐饮型。世业洲和江心洲充分利用音乐节、野菜节、柑桔节等节庆活动,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上岛尝江鲜、品野味。仅2014年国庆“长江草莓音乐节”就吸引游客1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600万元。
5、农业园区型。如宝堰镇联创生态农业园,在原先种植2000亩葡萄、近百亩其他特色水果的基础上,又开挖鱼塘,建设餐饮,既可使游客品尝农趣,又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农产品就地销售,减轻了农民生产销售负担。
二、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
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大多尚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初始阶段,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不足、质量不高、支撑薄弱等问题。问题主要有:
1、普遍存在新型经营主体缺乏的问题。各类都市休闲农业普遍缺乏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农户主要还是以单打独斗的传统家庭经营为主。而新型农场、农庄、农民合作社、乡村酒店、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滞后,是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短板。
2、普遍存在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的问题。目前,农民主要靠土地租金和就地务工增收,新业态经营参与度不高,“公司 农户”、“合作社 农户”等模式,入股分红、多次返利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能力强的经营模式还比较少。
3、普遍存在经营粗放的问题。普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是低水平发展,低层次扩张、低档次服务、粗放式经营,在产业融合发展、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劳动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4、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主要还是以地方的“小敲小打”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自弹自唱”为主。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发展不足、渠道不畅,造成休闲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影响其快速健康发展。
5、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社区空心化现象突出。参与都市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实用人才严重欠缺,已有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难以适应都市休闲农业发展需要。经营管理人才、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技术人才、农村养老服务业服务人才等严重不足。
对农村产业发展中呈现出的新变化、新趋势认识不够,培育都市休闲农业的意识没有形成,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市场主体自我发展,缺乏一个统筹协调、引领支持的载体和抓手。
三、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不仅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新常态下支持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是调结构、稳增长在农村经济领域的重要抓手,是把握“三农”发展新趋势的内在要求,是拓展农民经营性增收门路的新举措。必须研究相关政策,顺应、引领新的趋势,支持农民增收、都市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培育农民增收的新动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分类引导,促进各业态百花齐放
加快“农家乐”模式向休闲康养度假模式转型升级。支持产地初加工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支持兴办农村经营性养老服务结构、养老中介服务机构等,让农村养老服务业既惠及老人又助农增收。支持开发农村特色工艺品,规范和鼓励农民文艺演出,推动农业与文化创意相结合,让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必须始终坚持系统筹划,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为统领,以“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耕地”为原则,注重区域、功能和形态的定位,避免雷同、重复建设,克服盲目追求高档,贪大求洋,甚至“毁农造景”的现象。
(二)出台政策,大张旗鼓支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
建议研究支持农民增收都市休闲农业成长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支持都市休闲农业成长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内容、扶持政策和工作抓手,采取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引导各地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都市休闲农业新态势,开辟农民增收新门路。多元投入,协调发展。财政部门应安排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重点扶持特色明显,运行规范、前景广阔的休闲观光农业。农业部门应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农业,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国土部门应加大岗坡地、荒地等存量土地的盘活,认真落实农用地政策,规范土地供应,加快确权登记颁证,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开发,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投资入股休闲农业,使其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相对稳定的收益,着力构建“政府扶持、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允许各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发展。推广ppp、众筹等投资模式,扩大信贷抵押担保范围,创新门票、仓单质押、基金入股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共建、共办共享,多渠道解决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中的投资难题。
(三)抓住关键,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支持引进大型电商企业、星级酒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都市休闲农业,培育参与新业态的新型农场农庄、农民合作社、乡村酒店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各地通过盘活闲置房屋、农村老宅老院、可利用林场、宜渔宜游水面、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资源培育农民增收休闲农业。调整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培训、农业技能培训等项目资金安排,支持都市休闲农业人才培训、认定和就业工作。
(四)强化导向,健全农民利益分享机制
加强管理,建章立制。业务主管部门应构建完备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做到有章可查、有法可循,有“制”可行。切实加大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同时,积极培育和组建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增强行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及时帮助化解风险,解决困难,真正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经营规范、服务周到、安全卫生,深受游客欢迎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建立农户分享利益机制,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以农户是否分享到持续、长效、充分的利益作为核心指标,确保创意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业态。支持农户与新型主体联建共享,推广“公司 农户”、“合作社 农户”、“乡村酒店 农户”等模式和入股分红、多次返利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让农民从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充分、持续、长期受益。
(五)加大投入,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挖掘丹徒特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丹徒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把高效农业做精、做特、做亮,突出个性,突出品位,增强吸引力。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快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充分挖掘、展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的内涵,通过历史风貌的再现、现代高科技技术与传统农耕文化的结合、村庄环境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统筹,打造一批历史气息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极具江南水乡韵味的村落。
(六)加速重点农业园发展,培育都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
重点打造镇江山水湾生态农业园、宝堰新颖、十里长山薰衣草等一大批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园、休闲山庄,精心培育一批重点休闲观光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村和精品“农家乐”,不断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档次和品味。挖掘丹徒特色茶文化,着力打造万亩茶叶观光带。按照现代茶业园区规划建设茶文化展示中心(包括丹徒特色茶文化展示、丹徒特色茶叶凯发k8网址官网备用的产品展示、游客娱乐休息品茶馆、茶艺表演等)。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建议成立丹徒区茶业研究所,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新产品研制,新技术、新机械、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同时成立茶叶销售中心和加工中心,实现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有利于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米芾牌长山剑毫茶,切实做大做强茶业产业,带动农民致富。着力打造万亩茶叶观光带,在万亩茶叶主干道两侧和周边建设休闲观光接待、娱乐休息点,重点引导鼓励沿线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生产企业参与休闲观光服务接待,并给予政策扶持,建设保护茶叶农耕文化民俗风情馆,建设美好茶园观光步道,打造丹徒特色茶文化,实现城市居民亲山亲水的美好愿憬。